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校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指针。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
1.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镇江东乡,建立于1912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乡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14775平方米,建筑面积5236平方米,绿化面积433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700余名学生,76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54人,教师学历达标百分之百,有区级骨干教师9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曾先后获得“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少先队红旗大队”、“镇江市德育先进学校”、“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教科研先进学校”等称号,并于2002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2.发展优势:
(1)奋发上进的教师群体。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合作,务实进取,加强自身修养,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中层干部均为学校的业务骨干,工作能力强,各项工作都能真抓实干;教师善于学习,勤奋工作,进取心强,恪守“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创新,特别爱学生”的姚小精神。
(2)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经过十八年的精心打造,珠心算教学已经成为所有师生的骄傲,成为一个特色的品牌。目前该校已在一至六年级建构珠心算实验的课程体系,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珠心算教研组,将珠心算纳入校本课程管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三年来,该校连续获得江苏省第11、12、13次珠心算能力大赛中团体冠、亚军。
3.困难与挑战:
(1)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成长进度缓慢。近年来,由于不少青壮年优秀教师陆续调出和新教师的配给不足,我校教师队伍日显老化,不少中老年教师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存在知识老化、教育教学手段过于传统的现状。此外,我校结构不够合理,缺少专业的英语教师,目前我校有五名英语教师,全部都是“半路出家”,虽教学态度十分端正,但英语素养离专业化要求尚有很大距离。此外,我校常识技能学科专职教师也极少,基本上由语数外教师兼任,缺乏常识课的教研氛围。
(2)学生素质不理想,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地处农村,位于镇江新区最偏远的东部,地方经济比较落后,当地居民外出打工者较多,这就决定了我校生源素质不够理想的窘境。我校学生中留守儿童不在少数,多为祖辈抚养,这些“代监护人”对孩子都溺爱、迁就,甚至放任自流;另外,我校还有不少外来民工子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家长对教育不重视。以上因素都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学管理措施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幸福负责,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办学理念:
(1)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师德、质量、特色”立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严格学校内部管理,力争各项工作在新区名列前茅。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重视学校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教育作用,为各类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策略。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把学校办成教科研成果显著、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小学。
(2)培养目标:
培养能自主发展的爱祖国、会创新、懂感恩、明事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分项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围绕“以人为本”、“自主管理”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学校制度。
(2)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支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综合素养、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技巧的教师队伍,力求使我校涌现更多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德育工作目标:立足本校学生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本校学生能成为懂规则、守规则、爱学习、会学习的新一代姚小学生,使班级管理能从净化、美化逐步过渡到更具个性化,真正实现环境的育人教化功能。
(4)教学工作目标: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继续保持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镇江新区兄弟学校中的领先优势。
(5)教育科研目标: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的队伍,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教师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力争有更多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6)特色建设目标:弘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珠心算文化,提高训练的实效,扩大参与面,保持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第四部分 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
1. 建立精细的学校管理规范。
组织全员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文件精神,细化管理要求,在对原有校本制度体系进行调整、完善的基础上,编印指导全校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等工作的管理细则,加大考核力度,编印《姚桥小学章程》,发挥制度管理对师生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
2. 提高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
学校领导班子中的每位成员要根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密切联系本校的工作实际,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带头坚持教学工作“五认真”,坚持写好信息理论摘抄,主动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真正做到“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
3.深化校内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业绩考评、同行考评、学生评议等多项考核标准,进一步教职员工评优评先工作的激励功能。通过双向选择优化专任教师队伍,通过竞争上岗和民主测评优化行政队伍,合理核算工作量,完善奖惩制度,实行有劳有酬,多劳多酬,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向责重者倾斜,向绩优者倾斜”,形成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
二、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 弘扬师德,规范行为。
通过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促使教师师德行为得以规范,杜绝教师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的不道德行为。行政领导每天对教师常规执行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采用扣分通知制度,要求发现问题当日指出,及时与相关教师交流,定期发放考核通知单,年度结束进行汇总,并将成绩作为绩效工资等级发放的重要依据。
2. 培养智慧型教师。
未来三年,我校仍将师资队伍建设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抓。我们继续采用“135工程”的考核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青年教师每周必须练写钢笔字,听课两节以上;坚持网络学习,要求每学期摘录教育信息一万字以上,长期坚持二次备课,写好教学反思。
3. 强化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要求各级骨干教师每学期做到“精读一书、精学一刊、精摘一本、精备一讲、精上一课”,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做到“四个一”,即指导一名没有获得荣誉称号或未参加过业务比赛的教师,承担一次区级以上的公开课,能有一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在市级以上发表和获奖,主持或参与一个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培养1至2名市学科技术带头人,使市、区级骨干教师人数翻一番。
三、扎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抓实常规教育,规范学生言行。
未来三年,我校将继续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其在学习习惯和做人习惯上有较大进步,各年级将行为习惯暂差生控制在百分之二以内。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尊重别人的劳动。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未来三年,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继续抓好“五种习惯”的养成,包括“整洁的习惯”、“静息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听讲的习惯”、“书写的习惯”。
2. 实施主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
三年中,我校将继续注重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和提高,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生机与活力。我校将通过一系列新颖、生动、有效的大、中队活动有机地对全校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全面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1.加强校本培训,严格“五认真”管理。
加强校本培训及教研组建设,严格“五认真”管理,落抓实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一整套教学常规的落实。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对各教研组活动情况和学生作业及其批改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纳入期末量化考核,作为评职、评优、评先进的依据,进一步推行校内督导检查工作。
2. 加强常态课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一贯要求常态课和教科研一体化研究,通过考核老师推门听课、师傅随堂听课、跟踪听课等途径,全面了解掌握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严把教学质量关。我校将继续沿用随堂检测制度,即考核人员每月对被考核人员进行一次当场评估,真切了解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情况,听后对检测情况进行认真的质量分析并及时向被听教师反馈。
五、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力度
1. 健全教科研工作网络,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学校资金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将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走校本培训之路,要求每一位外出学习的教师珍惜机会,做好详细的记录,形成书面材料,建立“还课”制度,使外出者把学到的东西对全体教师进行再培训,做到少数人外出学习,而全体教师均能受益。以年级组为单位构建小型的学习型组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究课堂教学。
2.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科研水平。
要加强“十二五”课题的深化研究,要求教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确立一个子课题,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每月完成一篇总结文章,摘抄不少于10条与子课题相关的教科研信息。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有论文在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刊物上发表。把学校平时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结合起来,把教学研究活动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每学年出版好两期《姚小教苑》。
六、大力弘扬学校办学特色
1.继续加强珠心算的实验与研究。
形成稳定的珠心算教练员队伍,珠心算教研组要加强珠心算教学和训练的力度,推广“研究加训练”管理模式,大力提高教练员的专业能力;以“普及加推广”为抓手,将珠心算教学和训练定位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以“兴趣加意志”龙头,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等非智力品质,让学生能够受益终生。争取在省市级大赛中再获佳绩。
2.科普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挖掘本地资源,结合科学学科、计算机课和少先队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普兴趣和科普能力,创造条件组织参观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四小”评比活动,巩固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成果。争取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五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年规划实施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加强实施过程的调控和改进。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实施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后勤保障
(1)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2)强化安全教育意识,加大安全技术防范投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未来三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齐心协力,继续发扬“务实高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学校精神,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提升我校办学品味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0—2011 学年度实施计划表
项目 |
年度目标 |
具体措施 |
责任部门 |
责任人 |
学校管理 |
1、完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
2、制定学校岗位设置计划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方案。
3、完成各个岗位工作量的核定。 |
1、成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工作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适当修订学校原来的规章制度。
3、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和学校岗位设定。
4、核算各个岗位的工作量。 |
办公室
校长室 |
孙咏梅
唐金华 |
队伍建设 |
1、让所有教职员工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服务意识,能适应自己岗位的工作。
2、加大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学历,力争教师专科率达50%,本科率达30%。
3、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我校有10个市区级骨干教师。 |
1、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向师德标兵学习活动,写学习心得 。
2、修订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并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使之明白自己在服务和安全两方面的责任。
3、形成对教师业务考核的细则,统计出本年度的考核结果,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4、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对参加学历学习的教师给予支持。
5、建立后备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支持其参加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 |
教科室
校长室 |
王静
王琥
赵清荷 |
德育工作 |
1、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规则,熟练掌握《中小学生守则》、《姚小学生一日常规》,了解少先队基本知识、基本礼仪。
2、从排好队就餐、放学开始对学生进行遵循基本规则的训练,力争使所有学生达到路队整齐、不嬉笑、不喧哗。
3、从爱惜学习用品,上课认真听讲开始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所有学生做到珍惜学习用品、不攀比、不浪费、认真上好每堂课的良好习惯。
4、力争使所有班级能始终保持教室内的整洁。 |
1、利用班队活动、板报、橱窗、队角、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规范的教育。
2、在高年级学生进行相关礼仪、规范的知识竞赛。
3、通过常规评比、评选文明班级等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使学生的规则意识有所增强,班级管理达到净化。
|
德育处
少先队 |
李大双
姚旭瑾 |
教学工作 |
严格执行省中小学课程计划,贯彻落实省“五项禁令 ”,规范教学“五认真”管理,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增强每位教师“减负增效”的意识,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
1、规范对课程的管理,做到课程计划、课表、作息时间和教学三对口,坚决不允许教师随意更改课表,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执勤教师做到定期抽查。
2、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对课程标准、区教研室制定的各学科的五认真要求进行系统学习,做好“教学五认真”常规检查考核工作。
3、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从教材钻研、教案设计到听课评课等各个环节保证高出席率,活动后要形成集体备课资料集。
|
教务处 |
童艳
余燕国 |
教育科研 |
健全教科研工作网络,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手的“十一五”课题有序进行研究。
|
1、在学校层面设立教科研工作指导小组,在教研组层面上以学科为单位形成教科研团队。
2、以年级组为单位构建小型的学习型组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使教科研进课堂落到实处。
3、中央电教馆的课题顺利结题,着手编辑《姚小教苑》。
4、教科研进课堂系列活动一。 |
教科室 |
王静
王琥 |
特色建设 |
1、加强珠心算教学和训练的研究。初步建立完善的珠心算教研组。
2、科技活动与其他学科整合开展各项活动。 |
(1)健全珠心算教研组体制,分工到人。
(2)完善珠心算校本教材。
(3)开始《珠心算与数学计算教学整合方式的研究》的第一阶段的研究。
(4)定期开展珠心算教研活动,举办教学展示会、开展珠心算比赛和珠心算基本功检测活动。
(5)争取在市C选拔赛中出线2人。B组选拔赛中出现3人。
(6)开展奇思妙想征集、科幻画等科技活动。
(7)与少先队联合举办消防、地震、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活动。 |
珠心算
教研组
德育处
少先队 |
王静
李大双
姚旭瑾 |
2011—2012 学年度实施计划表
项目 |
年度目标 |
具体措施 |
责任部门 |
责任人 |
学校管理 |
1、逐步完善的学校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2、建立比较成熟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
1、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调整学校的各项制度,使各项制度更加顺应学校的发展。
2、修改各种岗位的管理规范,争取做到各种岗位专人负责,建立考核评定小组。
3、按照教职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适当调整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方案,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
办公室
校长室 |
唐金华
孙咏梅
|
队伍建设 |
1、让所有教职员工树立服务意识,能胜任自己岗位的工作,尽全力为学生服务。
2、加大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学历,力争教师专科率达70%,本科率达40%。
3、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我校的10个市区级骨干教师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
1、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活动,写学习后自己的打算 。
2、根据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对其进行考核,使之切实履行好自己在服务和安全两方面的责任。
3、形成完善的对教师业务考核的细则,统计出本年度的考核结果,完善教师业务档案。
4、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对参加学历学习的教师给予支持。
5、支持其参加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大比武,建立骨干教师后备队伍支,持其参加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 |
教科室
校长室 |
王静
王琥
赵清荷 |
德育工作 |
1、懂得家庭、社会生活的基本礼仪,为学生成为“好孩子”、“好公民”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2、在抓好路队纪律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安静就餐的习惯、努力做到不嬉笑喧哗、不挑食、不浪费。
3、在认真完成各项作业上狠下苦功,使学生养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各项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4、使各班的班级管理在净化的基础上做到美化,学生能主动维护班级的卫生。 |
1、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的作用,通过收看《感动中国》等节目对学生进行“好孩子”、“好公民”的教育。
2、充分发挥教师、小干部的督察、示范作用,通过对学生就餐行为的及时评价,使所有学生做到文明就餐。
3、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与指导,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
4、开展班级环境美化的检查与评比。
|
德育处
少先队 |
李大双
姚旭瑾 |
教学工作 |
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突出“严、细、实”,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和反思,初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力争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
1、加大教学常规检查考核工作的力度,考核结果与教师本人见面2、实行家庭作业统管制度,促使广大教师增强“必须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提高质量”的意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举行教师作业设计竞赛。
3、强化听课制度,实行“校长推门听,主任预约听,同行相互听”,课后要求及时评价,促使广大教师对待家常课与公开课一个样。
4、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举行市、区级骨干教师示范展示课,为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提供机会。 |
教务处 |
童艳
余燕国 |
教育科研 |
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的队伍,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组织教师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
1、“十一五”课题扎实进行研究,组织好课题组的正常活动,教师每月完成一篇总结文章,摘抄不少于10条与子课题相关的教科研信息。
2、骨干教师每学期有论文在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刊物上发表。
3、教科研进课堂系列活动二。
|
教科室 |
王静
王琥 |
特色建设 |
1、继续加强珠心算教学和训练的研究。珠心算教研活动日趋正规。
2、科技活动与其他学科整合开展各项活动。 |
(1)继续完善珠心算校本教材,提倡珠心算训练三配套:(训练计划 、训练记录、训练备课想配套)。
(2)课题《珠心算与数学计算教学整合方式的研究》实践阶段落到实处。
(3)在一年级普及珠心算
(4)定期开展珠心算教研活动,举办教学展示会、开展珠心算比赛和珠心算基本功检测活动。
(5)争取在市C选拔赛中出现3人。B组选拔赛中出现3人,在省珠心算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6)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校园科技节。、的系列活动。 |
珠心算
教研组
德育处
少先队 |
王静
李大双
姚旭瑾 |
2012—2013 学年度实施计划表
项目 |
年度目标 |
具体措施 |
责任部门 |
责任人 |
学校管理 |
1、各项考核量表科学合理、执行正常,起到杠杆调节作用。
|
1、逐步完善学校各个岗位的管理规范,配套各项考核办法,是各项工作正常运作。
2、初步定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编印《姚桥小学章程》
3、严格各项制度的考核,以考核和绩效工资为杠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
办公室
校长室 |
唐金华
孙咏梅
|
队伍建设 |
1、让所有教职员工树立服务意识,能在自己岗位上有所创新,为学生服务。
2、加大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学历,力争教师专科率达80%,本科率达45%。
3、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我校涌现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10个区级骨干教师。 |
1、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学习师德标兵,争当爱生模范的活动。
2、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提倡在自己的岗位上创新服务方式,让学生家长更满意。
3、根据教师业务考核的细则,统计出本年度的考核结果,完善教师业务档案。
4、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对参加学历学习的教师给予支持。
5、根据后备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支持并推荐后备力量参与新一轮的骨干教师评选。 |
教科室
校长室 |
王静
王琥
赵清荷 |
德育工作 |
1、真正使学生成为懂规则、守规则的新一代公民。
2、在学习上养成主动预习、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能初步主动质疑,向权威挑战的学习勇气。
3、使班级管理能从净化、美化逐步过渡到更具个性化,真正实现环境的育人教化功能。
|
1、各中队开展以“懂规则、守规则”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展示其教育、学习的成果。
2、开展校园文化周活动,展示学生在课内、课外学习的成果。
3、评比最具特色的班级,并组织经验交流会。
|
德育处
少先队 |
李大双
姚旭瑾 |
教学工作 |
进一步加大教学工作管理的力度,实践并适时改进有效教学策略,力争在教学质量考核中在全区保持领先地位。 |
1、继续加大教学常规检查考核工作的力度,并在学期结束时奖惩兑现。
2、进一步完善公开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开展示课,通过骨干教师引领、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新教师,加快提高学科教师整体素质的步伐。
3、继续围绕“减负增效”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观摩活动, 力争在各级竞赛中均能取得优异成绩。
|
教务处 |
童艳
余燕国 |
教育科研 |
加强对“十一五”课题的深入研究与管理,把学校平时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活动与科研结合起来,确保课题如期结题。
|
1、加强“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切实做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注重教科研与学校平时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活动的融合;
2、所研究的“十一五”课题如期结题。
3、教科研进课堂系列活动三。
4、积极申报“十二五”规划课题。
|
教科室 |
王静
王琥 |
特色建设 |
1、继续加强珠心算教学和训练的研究。珠心算教研活动日趋正规。
2、科技活动与其他学科整合开展各项活动。 |
(1)继续完善珠心算校本教材,将珠心算训练三配套经验推广,配合考评机制。
(2)将课题《珠心算与数学计算教学整合方式的研究》研究成果应用到珠心算教学和训练中。
(3)继续在一年级普及珠心算
(4)定期开展珠心算教研活动,举办教学展示会、开展珠心算比赛和珠心算基本功检测活动。
(5)争取在市C选拔赛中出现2-3人。B组选拔赛中出现2-3人。
(6)参加好省级科技创新大赛的各项活动。 |
珠心算
教研组
德育处
少先队 |
王静
李大双
姚旭瑾 |
责任编辑:冯祥国 |